当前位置:首页>名人大全>鲁迅的名言

鲁迅的名言

  • 一部《红楼梦》,单是命意,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:经学家看见《易》,道学家看见淫,才子看见缠绵,革命家看见排满,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……

    发布时间:2018-11-01
  • 同是不满于现状,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:一是革新,一是复古。

  •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,惟有它发扬起来,中国才真有进步。

  • 人类是一种使思想开花结果的植物

  • 一个人的生命是可宝贵的,但是一代的真理更可宝贵,生命牺牲了而真理昭然于天下,这死是值得的。

  • 读死书是害己,一开口就害人。

  • 凡对于以真话为笑话的,以笑话为真话的,以笑话为笑话的,只有一个方法:就是不说话。 于是我从此尽量少说话.

  • 我又愿中国青年只是向上走,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。

  • 将来现在将来,于现在有意义,才于将来会有意义

  • 时间,就象海棉里的水,只要愿挤,总还是有的。

  •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。

  • 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,但能够为钱而卖掉。

  • 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,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。

  • 时间就是性命。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,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。

  • 节省时间;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,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。

  • 我之所谓生存,并不是苟活,所谓温饱,不是奢侈,所谓发展,也不是放纵。

  • 纵使写的是妖怪,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里,猪八戒高老庄招亲,在人类中也未必没有谁和他们精神上相象

  • 心事浩茫连广宇,于无声处听惊雷。

  • “不耻最后”。即使慢,驰而不息,纵会落后,纵会失败,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

  • 时间,就像海绵里的水,只要愿挤,总还是有的。

  •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,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,日积月累,从少到多,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。

  • 谣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谣言杀人,也以谣言被杀的

  • “一劳永逸”的话,有是有的,而“一劳永逸”的事却极少……

  •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,能够载不自满的人类,向人道前进。

  • 新年对我来说,就是离死亡又近了一年。

  • 石在,火种是不会绝的.

  • 没有艺术手段,没有锋利的文笔,没有幽默,没有图景,就没有小品

  •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,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,日积月累,从少到多,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

  • 梦想家的缺点是害怕命运

  • 我好象一只牛,吃的是草,挤出的是奶、血。

  •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,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、长育出来的,所以没有这种民众,就没有天才。

  •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,惟有他发扬起来,中国才有真进步。

  • 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,纯洁高尚的道德,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,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,不被淹没的力量。

  • 穿掘着灵魂的深处,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创伤,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,得到苦的涤除,而上了苏生的路。

  • 革命是要人生,不是要人死!

  • 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。

  • 无情未必真豪杰,怜子如何不丈夫。

  •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,毛病是要别人医的,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。但做人处事的法子,却恐怕要自己斟酌,许多人开来的良方,往往不过是废纸。

  • 怀疑并不是缺点。总是疑,而并不下断语,这才是缺点。

  • 巨大的建筑,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,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?

  • 节省时间,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,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。

  •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,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。

  • 曾经阔气的要复古,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,未曾阔气的要革新。

  • 正如逆水行舟,无论怎样看风看水,目的只有一个---向前。

  • 现在不说别的,但看雍正、乾隆两朝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,就足够令人震惊。全毁、抽毁、删去之类也且不说,最阴险的是篡改了古书的内容。乾隆朝的篡修《四库全书》是许多人颂为一代盛事的,但他们不但搞乱了古书的格式,还篡改了古人的文章,不但藏之于内廷,还颁之于文风颇盛之处,使天下士子阅读,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多很有些骨气的人。

  • 对我最初的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,是辫子;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的头,这才种定了的;到我们有知识的时候,大家早忘了血史。

  • 辱骂与恐吓不是战斗。

  • 唯独革命家,无论他生或死,都能给大家以幸福。

  • 杀了“现在”,也便杀了“将来”。----将来是子孙的时代。

  • 空谈之类,是谈不久,也谈不出什么来的,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,拖出尾巴而去。

  • 巨大的建筑,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,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?我时常做些零碎事,就是为此。

  • 在行进时,也时时有人退伍,有人落荒,有人颓唐,有人叛变,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,则越到后来,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、精锐的队伍了。

  • 改造自己,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。

  •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。

  • 欲温而和畅,不欲察察而明切也

  • 泥土和天才比,当然是不足齿数的,然而不是坚苦卓绝者,也怕不容易做;不过事在人为,比空等天赋的天才有把握。这一点,是泥土的伟大的地方,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。

  • 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

  •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,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;浪费自己的时间,等于慢性自杀。

  •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。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,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。 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。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,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。

  • 纠缠如毒蛇,执著如冤鬼。激烈得快的,也平和的快,甚至于也颓废的快。

  • 我很早就希望中国的站出来,对于中国的社会、文明,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。

  •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,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,日积月累,从少到多,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。

  • 只要能培一朵花,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。

  • 人最苦的是梦醒了却无路可走。

  • “不耻最后”。即使慢,驰而不息,纵令落后,纵令失败,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。

  • 时间就是生命,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,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。

  • 让别人过得舒服些,自己没有幸福不要紧,看到别人得到幸福,生活也是舒服的。

  •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,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

  • 在生活的路上,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,以饲别人,虽自觉渐渐瘦弱,也以为快活。

  •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,斯世当以同怀视之

  • 自然赋于人们的不调和还很多,人们自己萎缩堕落退步的也还很多,然而生命决不因此回头。

  • 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。

  • 让别人过得舒服些,自己没有幸福不要紧,看见别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。

  • 倘要完全的书,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,倘要完全的人,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。

  • 命运并不是中国人的事前指导,乃是事后的一种不费心思的解释

  • 卑怯的人,即使有万丈的愤火,除弱草以外,又能烧掉什么呢?

  • 选材要严,一掘要深,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,灌填成一篇,以创作丰富自乐

  • 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?至少,在那时以至现在,可以是的。一认真,便容易趋于激烈。发扬,则送掉自己的命;沉静着,又啮碎了自己的心。

  • 爱看书的青年,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,即课外书……譬如学理科的,偏看看文学书,学文学的,偏看看科学书,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,究竟是怎么一回事。这样子,对于别人,别事,可以更深的了解。

  • 没有思索和悲哀,就不会有文学

  • 哪里有天才,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。

  •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。

  • 谦以待人,虚以接物。

  • 卑怯的人,即使有万丈的怒火,除弱草以外,又能烧掉什么呢?

  • 苛求君子,宽纵小人,自以为明察秋毫,而实则反助小人张目。

  •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。做梦的人是幸福的;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,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

  • 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,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

  • 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来测将来,洞若观火!

  • もともと地上に道はない。歩く人が多くなれば、それが道になるのだ。 (其实地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便成了路。)

  • 忍看朋辈成新鬼,怒向刀丛觅小诗。

  • 上人生的旅途罢。前途很远,也很暗。然而不要怕。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。

  •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,有一分劳动就有一份收获,日积月累,从少到多,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。

  • 面具戴太久,就会长到脸上,再想揭下来,除非伤筋动骨扒皮。

  • 生活太安逸了,工作就被生活所累。

  • 伟大的心胸,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——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,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。

  • 生活太安逸了,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。

  • 做一件事,无论大小,倘无恒心,是很不好的。

  • 时间就是性命。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,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。

  •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,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。只有这两条路。

  • 人类总不会寂寞,因为生命是进步的,是天生的。

鲁迅

作者:鲁迅

鲁迅(1881年9月25日-1936年10月19日),原名周樟寿,后改名周树人,字豫山,后改豫才,“鲁迅”是他1918年发表《狂人日记》时所用的笔名,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,浙江绍兴人。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,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,中国...鲁迅简介

Copyright © 2013-2021 至理名言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69062号